發表文章

長跑訓練後髖部前側疼痛?如何分辨股骨頸疲勞性骨折、髖夾擠症候群與跑者髖

圖片
長跑者或馬拉松訓練者在密集訓練後,偶爾會感受到 髖部前側疼痛 ,特別是在 單腳支撐或跳躍時最明顯 ,但在日常生活中,如 上下樓梯或深蹲時影響較小 。 如果你有類似的狀況,可能與以下三種髖部問題有關: 股骨頸疲勞性骨折 (Femoral Neck Stress Fracture, FNSF) 髖夾擠症候群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 跑者髖(髂腰肌發炎) (Iliopsoas Tendinitis) 這篇文章將幫助你分辨這些問題,並提供適當的處理方式! 1. 股骨頸疲勞性骨折(FNSF) 🩹 可能的原因 過度訓練 (長跑者、高里程跑者) 跑步量或強度突然增加 營養不足(鈣、維生素D 缺乏) 步態異常(如髖部穩定性不足) ⚠️ 典型症狀 ✅ 深層的髖部前側疼痛 ,位置接近鼠蹊部 ✅ 單腳站立、跳躍時劇痛 ✅ 跑步時痛感最明顯,休息後略有改善 ✅ 病程後期可能靜態疼痛,甚至影響走路 ✅ 被動髖內旋時可能有緊繃感 🔎 簡單測試 👉 單腳跳測試 :單腳輕跳數次,如果髖部疼痛加劇,可能是股骨頸疲勞性骨折。 👉 Patellar-Pubic Percussion Test :輕敲膝蓋,聽取聲音傳導,如果聲音變弱,可能有骨折。 🛑 如何應對? 🚨 停止跑步,避免負重6-8週 (可能需要使用拐杖)  🚨 盡快就醫,安排 X 光 或 MRI 以確定骨折是否存在  🚨 補充足夠的鈣與維生素D ,促進骨骼修復  🚨 復健後,逐步恢復訓練,避免過度衝擊運動 2. 髖夾擠症候群(FAI) 🩹 可能的原因 髖關節結構異常(骨頭形狀異常) 重複性的髖屈動作(如跑步、深蹲) 關節內摩擦導致軟骨或盂唇受損 ⚠️ 典型症狀 ✅ 髖前側深層疼痛 ,可能伴隨喀喀聲 ✅ 跑步、單腳支撐時疼痛明顯 ✅ 髖內旋時感覺特別緊繃或疼痛 ✅ 久坐後站起來時感覺髖部僵硬 ✅ 可能有「卡住」或「滑動感」 🔎 簡單測試 👉 FADIR測試 :仰躺,將髖屈至90度,向內收+內旋,若引發疼痛,可能為FAI。 🛑 如何應對? 🚨 避免過度髖屈(如深蹲、長時間坐姿)   🚨 進行關節鬆動與臀肌強化訓練   🚨 必要時尋求物理治療,徒手治療可改善髖關節活動度   🚨 若嚴重影響生活,可能...

醫生說我頸椎反弓,好像很恐怖..該怎麼辦才好呢?

圖片
現代人很常見肩頸痠痛,有些時候按摩或是休息一下就會舒緩,有反覆不停地發生在後面很容易會出現『恢復時間拉長』『緊繃程度加劇』『肩胛骨或是手臂痠痛』...等症狀出現,這時候才會意識到自己好像需要看個醫生檢查一下,『頸椎反弓』就很常會出現在那些肩頸酸痛很久(持續時間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了)的人身上!! 『頸椎反弓』是什麼? 頸椎反弓是指頸椎的正常生理前凸曲度減少,甚至出現 向後凸出 的異常情況。這種改變可能導致頸部疼痛、頭暈、手麻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壓迫神經,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正常的頸椎弧度:顯示了正常的頸椎生理前凸曲度,呈現自然的C形彎曲。 頸椎反弓弧度:頸椎曲度變直甚至向後凸出,與正常曲度相反。 常見發生的原因 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或電腦,導致頸椎過度前屈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常發生在久坐辦公族,需要一直盯螢幕! 不良的睡姿,如枕頭過高或躺著使用手機!!另外把頭靠在床頭櫃在看手機也是常見的NG姿勢啊!! 長時間佩戴沉重的安全帽,增加頸椎負擔 缺乏頸部肌肉的鍛鍊,導致支撐力不足 症狀: 頸部僵硬、疼痛 頭暈、頭痛 肩膀和上肢的神經性疼痛和無力 手部麻木 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物理治療該如何幫助: 治療邏輯 1.先找出容易讓頸椎曲度減少的生活習慣或是工作姿勢,讓源頭減輕,才不會讓症狀越來越嚴重!! 工作辦公的環境(電腦螢幕的位置)(滑鼠鍵盤的位置)(椅子的高度) 是否長時間低頭滑手機? 睡覺姿勢?枕頭高度?(通常會建議躺矮一點的枕頭) 2.透過(頸胸椎&肩膀)相關動作測試找出受限緊繃的肌群和活動度受限的關節去執行治療 頸椎動作測試(前彎、後仰、旋轉、側彎) 肩膀動作測試(夾背、聳肩、縮胸、前高舉、側高舉..等) 胸椎動作測試(挺胸、旋轉) 3.徒手物理治療-如果症狀有轉移至膏肓肩胛周圍或是傳到手臂時,可以執行 頸椎的關節鬆動術 筋膜放鬆頸椎周圍的肌群 頸椎神經鬆動術 4.後續衛教運動指導&姿勢調整 躺姿縮下巴運動 背肌、核心穩定 接下來會配合一些客製化的衛教建議,每個人會發生的症狀原因都不太相同,但是大方向還是要回歸到個案的生活型態和工作型態,透過換位思考了解病人發生頸椎反弓的原因,幫助他們避免讓症狀加劇,是物理治療師幫助個案恢復健康的能力之一!! 另外當症狀非常嚴重不適,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比如會有『手無力』『長時間的麻木感』『感覺異常』『十分劇痛』等狀況,建議要立...

納瓦爾寶典 觀後感

圖片
(納瓦爾寶典 作者:艾瑞克.喬根森 Eric Jorgenson ,出版日期:2022.3) 今天介紹這本『納瓦爾寶典』是本乾貨滿滿的書籍,裡頭分享納瓦爾的思維 從一無所有到快樂致富的一系列介紹,我覺得簡單好讀,裡頭很多金句可以記錄,自己也是貼滿了許多標籤,可以隨時想到拿出來反覆閱讀和自省。 自己打的心得內容或許有點瑣碎,但是希望透過這些片段式的紀錄,讓自己可以吸收整本書的精華,然後連結起來! ----------------------------------------------------------------- 書中內容分成兩大主題『財富』『快樂』 『財富』 創造財富的基礎,學會創造(獨特知識)和銷售(將自己商品化),打穩自己的專業能力,基礎能力十分重要!且這些價值是別人所需要的。 且光有意圖是沒用的,你必須行動起來!不斷創造分享並且放膽去做,例如不斷寫文章分享或是拍影片...等,時間複利能讓成效越滾越大,後期就可以運用槓桿能力讓成效不斷擴大。 槓桿能力包括(人力)雇用別人幫助自己賺錢,(資本)金錢投資,用錢滾錢,(零成本的產品&服務)包括軟體&媒體,現階段則是強大的AI!! 用時間去賺錢成效不高,透過運用自身獨特知識去賺錢,聚焦在重點,打造出來豐厚的利潤!! 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並且樂在其中,錢賺多少都不是重點了。 選擇短期比較辛苦的道路,強迫自己接受現實,改變自我,長期收益比想像中還要多! 熱愛學習,找出社會走向,價值&需求所在 ,才能跟得上時代不被淘汰。 --------------------------------------------------------------- 『快樂』 保持健康&營養均衡,隨時可以心平氣和去看待事物,慾望少卻更好!! 維持好習慣去取代壞習慣,認真做一個快樂的人! 內觀冥想、曬太陽、抬頭多微笑! 規律運動,吃原型食物 退一步想>找到正面意義>接受死亡 迫不期待行動,耐心等待結果 主動學習才能不斷成長!! --------------------------------------------------------------- 納瓦爾的人生公式 •快樂=健康+財富+美好的關係。 •健康=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 •運動=高強度阻力訓練+運動+休息。 •飲食=天然食物+問歇性斷食+植物。 •睡眠=不設鬧鐘+...

逆轉發炎體質 讀後感

圖片
讀後感:《逆轉發炎體質》 基本資訊 書名 :逆轉發炎體質 作者 :陳俊如 出版日期 :2024 年 3 月 今天要來分享一本讓我非常有啟發的書——《逆轉發炎體質》。書名一看就讓人忍不住想翻開,因為「發炎」這個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重要挑戰,尤其是 慢性發炎 ,更是許多疾病的根源。 身為一名物理治療師,我在工作中每天都會處理與發炎相關的問題。「發炎」這個詞幾乎每天要提到數百次!然而,這本書讓我從 中醫的觀點 重新認識發炎體質,並學習到如何通過 日常生活的調整 來改善慢性發炎,進一步幫助病患提升自我恢復能力。 慢性發炎與健康:書中核心觀點 這本書的重點圍繞「慢性發炎」這一主題,與我們熟悉的急性發炎(如外傷、感染、感冒)不同,慢性發炎是身體長期處於低度發炎的狀態,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年,並且容易造成免疫功能失調。常見症狀包括: 容易感冒、疲倦 身體虛弱、恢復力差 身體發出各種「求救信號」 書中提到,現代人容易慢性發炎的原因主要有: 睡眠不足 壓力過大 缺乏運動 飲食不均衡 這些因素對我來說字字打中要害!尤其是我在進行自行車訓練時,常忽略了疲勞恢復的重要性,導致感冒頻繁,甚至影響成績。 實踐經驗分享:如何改善發炎體質 1.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的「開關」。書中提到,成人每晚應保持 7-9 小時的高品質睡眠 ,才能有效恢復。如果睡眠品質不好,不僅身體無法修復,還可能陷入反覆發炎的惡性循環。 我的建議 : 睡前放鬆技巧: 按摩:枕下肌群、太陽穴、咀嚼肌群 梳頭皮:用梳子輕刮頭皮 熱敷:脖子熱敷 10-15 分鐘 環境調整: 播放輕音樂或白噪音 深呼吸或冥想,有助於放鬆心情 2. 運動與發炎的關係 運動是改善慢性發炎的關鍵,尤其是對於久坐的現代人。「要活就要動!」是作者反覆強調的觀念。 初學者運動建議 散步 :每天 30 分鐘快走,或嘗試超慢跑。 居家鍛鍊 :從簡單的「坐到站」練習開始(反覆 10 次,執行 2-3 組)。 重訓建議 :如果要進行器材訓練,建議請專業教練指導,避免運動傷害。 3. 飲食與中醫觀點 中醫在調理發炎體質時,特別強調飲食的平衡與體質的對應: 陽虛體質 :常見於四肢冰冷、活動量少的中年婦女,可多攝取溫熱食物(如薑茶、羊肉湯)並曬太陽。 濕熱體質 :建議清淡飲食,減少辛辣、油膩食品。 這些建議在我的臨床實踐中非常實用,尤其是針對一些對疼痛耐受...

執行力的20個槓桿 觀後感

圖片
很久沒有打文章了,最近感覺生產力有點低弱,是需要好好輸出一下了。 今天分享的書是2024.11月剛出的書,『執行力的20個槓桿』,其實類似的書籍蠻多的,主要是想要好好改善自己的拖延症,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會有這類的問題,想得很多但是卻一拖再拖,最後不了了之! 我想這也是許多人的通病,不然書店不會有這麼多類似主題的書籍,這本書的作者是韓國人,最近讀了幾本韓國人寫的書,該怎麼說呢,他給的意見是蠻中肯的!像是會希望讀者不要只是讀過就好,先停一下,好好思考書中的內容,並且轉換成自己的情境。在書中提醒讀者的行為很像是作者在旁邊導讀一樣,有種親和的感覺! 再增加執行力的20堂課題中又分成三大階段,『決心』『行動』『維持』,讓讀書可以從大方向切入,在腦袋思考上也比較好整理,不會有一盤散沙感。 『決心階段』有六堂課,繪製夢想、掌握問題核心、反向排程、b計畫、昭告天下、尋找迫切理由。 其中對我比較有感的是『反向排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以終為始的概念,但是反向排程的意思是light-down,先推算目標再往回推達成這些目標所思要的條件,然後就全心全意地執行!,然後可以把大目標細分成小目標。 舉例:我想當個早起晨行人,假設我目標是要早上五點起床,往回推算我必須睡6-7個小時的話,我就必須10點就要睡了,然後再往回推算9點左右就要洗澡和整理自己的隔日行程,然後繼續往回推,找尋有哪些原因會造成阻力。 對我來說我下班是時間是晚上10點(午晚班),基本上回去睡覺的時間幾乎都是12點左右了,這就是很大的困難點,長期下來對我的身體也是一個負擔和警訊,這時候調整下班的時間就很重要了,如果不行的話可能就要找尋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其實自己這樣子統整一個小目標而已就可以有很多問題出現,並且督促自己的克服去解決!! 有了目標的回推也可以讓自己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才不會有時間浪費的事情發生!! 『昭告天下』也是一個蠻不錯的方式,像是前陣子完成了自己的初次鐵人三項活動,其中游泳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魔!!身為旱鴨子的我從初學到海泳只花了3個月的時間,過程中連自己也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時候決心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我不斷地和周圍的親友說我最近在認真訓練游泳之後想要挑戰鐵人三項,默默的好像就有股動力想迫切去完成它!幾乎使盡了能用得空閒時間,上班前後或是週末,一週三游到後面甚至買書、買教材、上網看影片自學、甚至最後請教練!!各種...

bike fit 騎行姿勢設定指南 觀後感

圖片
簡單的分享一下看完這本書的一些心得。 為什麼想看這本書呢? 因為我想要了解一下騎自行車的車友有哪些相關的運動傷害或是疼痛,一方面最近遇到許多個案有開始嘗試接觸自行車當作是運動的項目之一,這點我是蠻樂見的!!但也會有一些相關的痠痛疼痛症狀產生! bike fitting 是針對車子的調整做設定,物理治療是針對人,但最終都要結合再一起,如果我能了解相關車子設定的基礎知識,或許可以和bike fitter的溝通有效率一些!! 這本書囊括了關於設定的歷史和相關基礎知識 對於我比較陌生的是第三章『bike fit 窗口』但因為是簡體字的關係,所以不知道這怎麼繁中解釋,總而言之就是關於人和車子五個接觸點的設定,包括雙手、臀部、雙腳,對應來說就是把手龍頭、椅墊、腳踏的位置。 對應個案的需求『一般休閒 通勤騎』『公路車競賽』『三鐵』『個人計時』『登山車』都會有合適的騎姿設定。當然這需要再更長時間不斷去觀察個案和反覆調整才會熟悉的, 之後有機會也會來摸索嘗試看看!! ------------------------------------------------------------------ 另外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他針對解決問題有一個口訣『aeiou』其中aei相對重要 activity 活動:針對車手的問題會去詢問最近有幹了啥事,比如說過大的訓練量?挑戰高難度的路線?或是最近日常生活中有做了什麼過度操勞的事情呢? equipment 裝備:最近有換車?鞋子?有什麼單車上的調整?或是有什麼裝備過度磨損需要汰換? intrinsic 身體特性:自身的身體結構問題『這就蠻偏向我平常在問診的相關內容了』,是不是自身一開始就有疼痛或是疾病史之類的... other其他:就是一些奇怪的病因..作者寫得很簡略,但對於我來說,就是平常會詢問到的東西,日常生活?活動? unknown未知:可能問題不是車子設定或是跟自身身體疼痛相關的問題,可能需要牽扯到其他專業 ------------------------------------------------------------------ 有一章節是在探討常見的問題與解決 您是否也有這些在騎乘中會遇到的問題呢? 1.足踝問題 『腳麻』『小腿抽筋』『跟腱痛』:不合適鞋型?卡踏、扣片的位置?還是天生低足弓或是拇指外翻? 2.膝蓋問題『膝蓋痛』...

to be a bike fitter 簡單重點記錄

圖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TYp9Me2lk 看完影片後,五個重點,簡單記錄一下~ 1.鞋子&鞋墊 寬楦 窄楦? 舒適度 ,尺寸是否合適 2.扣片位置 一般舒適的位置,小測量小拇指頭的位置,對應扣片後兩洞的位置(shimano) 3.坐墊高低和前後 對應下半身,下背&骨盆&膝蓋和腳踝 4,龍頭位置 對應上半身,頭&頸椎&肩膀手肘 5.龍頭寬度 找到兩肩前測最凸的點及舒適寬度 每個人的活動度、肌力、踩踏動作習慣,過去傷病史...等,都會影響到fittting的結果,老實說是個博大精深的學問,需要反覆地找到個案,不斷去精進和調整才能熟練的一項技能!! 簡單記錄一下~或許未來會用得到!!